网上有关“中国古代关于物理和化学方面有哪些著作”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中国古代关于物理和化学方面有哪些著作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公元前约800年,中国周代《易经》上有关于石油的记载.
公元前5世纪,春秋末年的《墨子·经下》中,提出物质最小单位是"端"及物质变化的"五行无常胜"的观点(中国 墨子).
公元前4至前3世纪,中国战国时《周礼·考工记》中,载有世界上最早的合金成分的研究.该书是记载中国古代工艺最早的一部著作.
公元前4至前3世纪,中国战国的《庄子·外物篇》等书中,有"木与木相摩则然"、"钻木取火"等语,记载了古人燧木取火的方法.
公元前5至前3世纪,中国战国时,《庄子》一书中有"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公元前2世纪,中国《史记》中载有西汉武帝时关于李少君的炼丹术.
公元前2世纪,中国西汉武帝时,桓宽著《盐铁论》中,记载了盐,铁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及炼制技术.汉初冶铁、制盐、铸钱已成三大行业.
公元前2世纪,中国西汉刘安招宾客方士著《淮南万毕术》中,记载有"白青(即硫酸铜)得铁则化为铜",这是金属置换反应的早期发现.
公元前1世纪,中国西汉出现用含锌矿石炼制铜合金.
公元前1世纪,中国西汉时,《汉书·地理志》已载有石油的早期使用.煤也已开始使用.
中国古代物理学成就
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物理学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
一 中国古代物理学史概述
二 力学
1 杠杆原理
2 滑轮与辘轳
3 尖劈与斜面
4 重心与平衡
5 力
6 刻舟求剑
7 浮力与比重
8 陀螺与平衡环
9 弹性变形与弹性定律
10 横梁的学问
11 大气压
12 空气动力学及飞行幻想
三 声学
四 光学
五 电与磁
六 热
先秦时期的伟大哲学家墨翟(约公元前468-前376)及其墨家学派 (公元前4世纪-公元前3世纪)在他们的论着《墨经》中记述了大量的物理知识,这是春秋战国时期物理学成就最大的学派,《墨经》的主要成就在力学与光学方面。它探讨了力的定义,叙述了惯性运动,研究了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装置省力的原因,以及浮力与平衡原理,指出了光的直线传播及反射规律以及小孔、平面镜、凹凸面镜的成像情况;观察了温度与火色的关系。同时期的《考工记》是应用力学、声学方面的书,记载了滚动摩擦、斜面运动、惯性现象、抛物轨道、水的浮力、材料强度以及钟、鼓、磬的发音、频率、音色、响度及乐器形状的关系。这时期的《管子·地数篇》、《鬼谷子》、《吕氏春秋》等书中还记载了天然磁石的吸铁现象以及最早的指南针“司南”。
汉代王充(27~约97)的《论衡》是中国中古时期的百科全书。在力学方面指出外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运动速度。而内力不能改变物体的运动,还讨论了相对运动,在声学方面研究了声的发生、传播与衰减,并用水波做比喻。在热学方面研究了热的平衡、传导及物态变化。在光学方面阐述了光的强度、光的直线传播及球面聚焦现象。在电磁学方面记录了摩擦起电及磁指南器。
在唐代,《玄真子》中记叙了人造虹的简单实验:“背日喷水”。唐人将风力分为八个等级。了解到共鸣的道理并应用于音乐中,并指出了雷与电的关系。
宋代沈括(1031-1095)的《梦溪笔谈》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被称为 “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其主要成就是在声学、光学、磁学方面。他研究了声音的共振现象、针孔成像与凹凸镜成像规律,形象地说明了焦点、焦距、正倒像等问题;研究了人工磁化方法,指出了把磁场的磁偏角,讨论了指南针的装置方法,为航海用指南针的制造奠定了基础。他还研究了大气中的光、电现象。
元代的赵友钦(1279-1368)在《革象新书》中研究了光的直进、针孔成像,利用模拟实验研究月亮盈亏以及日、月蚀。他擅长用比喻解释自然现象,使之生动、形象,易于被人们理解。
在明、清时代,朱载堉(1536-1610)在《乐律全书》中用精密方法首次阐明了音乐中的十二平均律。方以智(1611-1671)兼取古今中外知识精华,在《物理小识》中涉及力、光、磁、热学,研究了比重、浓度、表面张力及杠杆原理,螺旋原理,研究了光的反射、折射、光学仪器,进行了分光实验解释虹,还研究了磁偏角随地域的变化以及金属导热问题。《物理小识》是300年前的一部科学著作。
我国是对磁现象认识最早的国家之一,公元前4世纪左右成书的《管子》中就有“上有慈石者,其下有铜金”的记载,这是关于磁的最早记载。类似的记载,在其后的《吕氏春秋》中也可以找到:“慈石召铁,或引之也”。东汉高诱在《吕氏春秋注》中谈到:“石,铁之母也。以有慈石,故能引其子。石之不慈者,亦不能引也”。在东汉以前的古籍中,一直将磁写作慈。相映成趣的是磁石在许多国家的语言中都含有慈爱之意。
1)力学方面
①《考工记》一书中的有关记载。这是一本现存的有关我国古代手工业
技术规范的书籍,可能是春秋时代(公元前700至400年)末年的作品。
它记述了许多手工业的工艺制作与设施,汇集了至公元前3、4世纪时的工
程技术知识。其中包含的力学知识,主要有:关于惯性的记载、滚动摩擦的
论述、论箭的飞行与保持稳定,还记述了有关力的测量、斜面受力分析以及
材料和施工中的一些软科学知识。
②《墨经》中有关力学知识的记载。《墨经》战国时代以墨翟(公元前
490至403年)为首的墨家的代表作,分为“经”与“经说”两大部分。
经说是经的注解。前者的内容大多是一些定义性质的条文,后者则带有定律
的性质的解释。
《墨经》中的软科学知识已不全是实际生产知识的总结和记述,而是对
力学现象进行了粗浅的概括,并进行了一些推理论证。诸如,关于时空观念、
运动学知识、力的概念、力系平衡的论述,以及斜面、滑轮及其应用,等等。
现举一条关于杠杆的理论探讨以兹说明:
经下第25条:“天(衡)而必正,说在得。”
经说:“(衡),加重于一旁,必捶(垂),权重相若也。相衡,则本
短标长,两相加焉,重相若,则标必下,标得权也。”
这一条说明了不等臂天平(秤)的平衡关系。可能是墨家探讨杠杆平衡
关系的实验总结,说明墨家发现杠杆定律较之古希腊的阿基米德要早二百多
年。但并没有阿基米德杠杆定理那样完整和定量化。
③侯风地动仪。这是东汉张衡(公元78至139年)所制的世界上第
一台地震仪。《后汉书张衡列传》上有下面一段记载:“(顺帝)阳嘉元年
(即公元132年),复造侯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圆径八尺,合盖隆起,
形似洒尊,饰以篆文山龟乌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
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
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震,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
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甩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
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当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
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
地动所从方起”。
显然,这是一种测定震源方向的仪器。可惜,后来这架地动仪失传了。
我国考古博物学家王振铎在总结国内外学者复制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根据书
上的记载和力学原理满意地复制成功了侯风地动仪的复原模型,它主要是一
个利用了重心很高的“都柱”的不稳平衡。从这个仪器的制造来看,张衡已
利用了力学上的惯性原理,同时他对地震波传播和方向性也一定有所了解。
这些在当时来说都是十分了不起的。
④记里鼓和指南车。这是三国时魏人马钧根据以前的记载模仿制成的两
种利用各种齿轮的复合运动传动的自动机构。记里鼓是利用原动齿轮带动大
小不同的一套从轮,使车轮转动把车行的里数自动地表示出来的一种装置。
指南车是利用一套能自动离合的齿轮系统的定向装置,使得立在车上的一个
木制人像的手永远指着固定的方向。关于这两种装置的结构,在刘仙洲教授
著的《中国机械工程发明史》第一编第五章中有较详细的介绍。答案补充 (2)光学方面
关于光学知识的记载以《墨经》经下中的八条(16至高无23)最为
系统。其内容涉及影子生成的道理,本影和半影,由物体与光源的相对位置
确定影子的大小,光的直线传播实验,光的反射性和平面镜成像,凹面镜成
像,凸面镜成像等。它已触及了几何光学很大一部分,从时间上看要比古希
腊欧几里德注《反射光学》早一百多年,所以,《墨经》中的光学条文,不
仅是我国最早的光学著作,也是世界古代科技史上难得的各较全面的光学著
作。
关于“中国古代关于物理和化学方面有哪些著作”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丙智玲]投稿,不代表能祥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ewtuny.cn/cshi/202501-901.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能祥号的签约作者“丙智玲”!
希望本篇文章《中国古代关于物理和化学方面有哪些著作》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能祥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中国古代关于物理和化学方面有哪些著作”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中国古代关于物理和化学方面有哪些著作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